“讲好徽风皖韵故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与安徽广播电视台经济广播联合推出“听故事、游安徽”系列之六“文博带你游安徽”,与您一起穿越历史看精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寿县博物馆于1958年建馆,是安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曾用馆址为寿县古城东大街报恩寺和古城西大街中段孔庙古建筑群南。2022年6月11日,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即寿县博物馆新馆正式建成对外开放。
△楚文化博物馆
图源:安徽楚文化博物馆
△楚文化博物馆外观
△楚文化博物馆外观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珍藏文物藏品10000余件套,其中涉楚文物700余件套,楚金币、北宋重佛舍利牡丹纹金棺、汉八龙纹金带扣、越王者旨于赐剑、羊首尊等皆为代表性藏品。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副馆长常远霞告诉我们: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馆,建筑设计充分挖掘寿州古城元素,通过“瓮城”“方城”“斗城”建筑布局,融合现代院落和极简主义设计手法,形成既有巍巍古风,又具现代气息的综合性场馆。常设展览包括《安徽楚文化》《寿县文明史》两个基本陈列和《寿春寿文化》专题陈列。
△“安徽楚文化”展厅
△“金碧辉煌”展厅
寿县历史悠久,古称寿春、寿阳、寿州,历史上州来国、蔡国、楚国、西汉淮南国、东汉阜陵国先后建都于此,屡为州郡。公元前241年至223年楚国在此为都,延续其800年王朝最后19年,寿县成为楚文化的积淀地,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二十世纪以来,安徽省境内以寿县为中心陆续发现了众多楚墓,出土了大量涉楚文物。
楚金币,战国时期楚国黄金货币。楚金币作为楚国高额辅助称量货币,主要用于大宗商贸活动的兑值,交易中根据需要,借助切凿工具和天平,切割称量支付。
△“楚金币”照片
《战国策》中记载楚惠王说“金、珠玑、犀象出于楚,寡人无求于晋国。”可见楚国当时丰富的黄金资源。安徽楚文化博物馆主任曹微微说,公元前241年,楚国把国都从河南陈地(今天的河南淮阳县)迁往寿春,大量的楚金币随着楚国贵族和都城的迁移来到了寿春。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今,寿春城遗址及周边出土的楚金币计195件块,总重量约20kg,也使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成为全国收藏楚金币数量最多的博物馆。
楚金币的形制有龟版形、楔形和圆形,多在正面钤(qián)有方形或圆形“郢爰”、“盧金”、“陈爰”和“專爰金”等阴文印记,以明示金钣的成色与来源地。经抽样检测,“盧金”、“陈爰”样本黄金含量为85.89%和88.62%,“郢爰”样本黄金含量均在92.59%-96.19%之间,反映出楚国晚期黄金冶炼技术的发达。
△“楚金币”照片
战国时期越国青铜兵器,1996年1月出土于寿县西圈墓地战国早期蔡国贵族3号墓葬。剑身通长54.5,宽3.5至4.6厘米,由剑身、剑格、剑柄和剑首四部分合成。喇叭状剑首,柄上有两道凸箍,其上用绿松石镶嵌出精美的勾连云纹。剑格双面用绿松石镶嵌出极富美感的空心鸟篆八字铭文:“王戊(越)王戊(越),者旨于赐”。者旨于赐,即史记中所载“鼫与”(又名鹿郢),为越王勾践之子,前463年至前458年在位六年。安徽楚文化博物馆主任曹微微告诉我们:
春秋早期寿县属州来国地,公元前529年,吴灭州来后,成为吴国季札的封邑,公元前493年吴国助蔡国将都城迁到州来。公元前473年越国灭吴,失去靠山的蔡国生存步履维艰,只能重新投靠越国作为新的靠山。公元前473年蔡声侯产即位,积极促进越、蔡两国友好关系;越王鼫与即位后,两国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加深。这件“越王者旨于赐”剑及寿县地区出土的大量越国兵器,便是越、蔡两国关系在声侯产和越王鼫与在位时期往来密切的重要证明。
△“越王剑”照片
春秋战国,在我国历史上是诸侯混战、战争频发的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促使青铜兵器的铸造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在吴、越地区涌现了像欧冶子、干将、莫邪等铸剑高手,使吴、越兵器成为当时兵器市场抢手货,被世人视为珍宝。史料中常把吴越之剑说成是地气所然,认为只有吴越本地的特殊“地气”和吴越本地所产的金锡之材,才能成就吴越特有的宝剑;在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编著的《淮南子·齐俗训》一书中说“得十利剑,不若得欧冶子巧”,也形象反映了越国铸剑技术的高超。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副馆长常远霞告诉我们:
报恩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寺内原有一座建于北宋天圣四年的八角九级舍利砖塔。清同治年间因遭雷电损毁,残存3级。由于年代久远,塔身倾斜严重,为了保障行人安全,于1977年拆除。拆除过程中发现了塔下地宫,地宫墙壁上有五幅彩绘墙体壁画,壁画内容包括儒佛道三家人物,地宫正中石质棺台上放置着一个大石棺,石棺内有银棺,银棺内套放金棺,金棺内盛放五彩舍利。
△报恩寺
金棺重91.25克,外形似现代木棺,铸造时使用五块金片,将部分纹饰模压成浮雕状,再经錾刻、锤揲(dié)等工序,用金丝穿扣成棺状。棺盖上端隆起,两侧盖沿口紧紧扣合在棺口外沿,棺盖上装饰有浮雕缠枝牡丹花纹;棺身前端装饰有双扇假门,门钉凸起,排列有序,并附有双门环,假门上额及两侧装饰有如意形牙板,门底金片下折呈棺台状;两侧棺身表面,錾刻牡丹花纹;棺内底部,錾刻“重佛舍利”四字铭文。
△“重佛舍利牡丹纹金棺”照片
60余年风雨兼程,三次建馆三次飞跃!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用7年时间,成就寿县文旅发展新里程;4222平方米展陈面积,1600余件套精美展品,向四海宾朋展示着安徽楚文化和三千年寿县文明的风华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