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房产 >
【原】张文宏又火了,这次他到底说了些什么?

时间:2023-06-08 13:50:56    来源:个人图书馆-Dr老爸的育儿经

疫情这几年,张文宏医生可是够火的。

首先声明:本文对事不对人,我对张医生并不了解,和大家一样,吃瓜群众一枚。因此,以下内容,仅限于介绍与评论张文宏医生与马昕医生领衔的一项研究。


【资料图】

该研究的具体内容在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周报可查,网址如下:

/en/article/doi/10.46234/ccdcw2022.115

深入讨论该研究之前,背景介绍必不可少:

01

前尘往事

上海在前不久的疫情中闹得轰轰烈烈,我也有亲戚朋友在那边,关于抢菜等奇葩事件,当然有所耳闻。

可惜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屯些物资在家里,以防不测。

毕竟,我们也曾被居家隔离过,两个娃不用上学,倒是玩得挺嗨。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本次上海疫情感染总人数达60余万人,这个“堑”还是吃得不小,怎么来长上这一“智”呢?

要分析,要研究!

分析与研究,可以从很多角度、很多层面来进行,张医生到底是怎么做的,做了些什么,为何网上骂声不断?

我们先看事实:

02

怎么一回事?

一、研究对象是谁?

上海市在2022年3月1日至6月4日期间报告了626,863例奥米克戎感染。当然,做科学研究,一般不会纳入所有病例,太多、工作量太大、太麻烦,因此,该研究纳入的对象是:

于2022年3月22日至2022年5月3日在华山医院、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第四人民医院诊断为奥米克戎的患者。

其中,也排除了一些:

翻译一下,排除标准为: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

无自我照顾能力或护送的老年或残疾患者、父母无人陪伴的幼儿;

病情不稳定的患者:1.严重或快速进展的共病,精神疾病或躁狂发作;2.需要放疗、化疗、透析、机械通气、紧急手术或手术治疗,或有其他紧急情况(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肺栓塞);3.1个月内有心肺复苏史或重大手术史,以及有其他可能危及生命的临床情况或其他特殊紧急情况的患者;4.持续高烧的儿童;5.高危孕妇或妊娠晚期的妇女。

简单说,以前患过新冠的,排除;不能自己照顾自己的,排除;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排除;部分孕妇与小孩,排除。

二、研究方法是什么?

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两组:

1、风险组

顾名思义,就是感染新冠后,病情加重风险比较高的人群。具体如下:

患者≥60岁;

有稳定的基础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肺部疾病、肝病、脑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

或有免疫缺陷(例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或使用其他免疫抑制药物)。

纳入风险组的一共有9260例,其中,有22例出现了病情加重的情况,占风险组总人数的0.238%。

2、普通组

没有以上那些高危因素的,即为普通组,共24556例。

普通组没有一名患者出现重症。

普通组与风险组加在一起,重症率为0.065%。

03

我要说上几句

分析以上数据:

一、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正值青壮年,没什么基础疾病,就算感染上奥米克戎,那也是普通组,大概率,没事!

二、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等,这一人群也不少哦,如果他们不幸感染了奥米克戎,出现重症的几率,从本研究看,为0.238%。

每万人感染者中,约23~24人会进展为重症。

这个比例,不算高。

三、未纳入本次研究的人群,如:需要放化疗的癌症患者、近1月有重大手术史、持续高热儿童,等。

可以估计,他们的重症率,应该更高。

但是,此人群的数量,比例很小。

从以上三点看,奥米克戎是不是一个大号流感呢?

确实是!

但是,奥米克戎与流感还有很大的不同之处,那就是传染性。

奥米克戎的传染性,R0已经超过了10。简单解释,意思是说,在没有防护措施的前提下,一名感染者平均能传染给十个人以上。那么,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会传开了。

根据这项研究,就算传开了,大多数人也没事,和感冒一次差不多,但少数年老、体弱、有基础疾病者,可就不一定了。

传染性太强,即使重症率低,重症患者的绝对数量也会很多。

怎么办?

该研究仅仅指出了问题所在:“大量非严重奥米克戎感染的总体临床概况和预后将强烈影响公共卫生政策。”

对于这个棘手的问题,我认为,应该着重考虑的是:

如何保护脆弱人群?

普通人,感染上就感染上了,不要再传染别人就好,少去医院添乱!

而高危人群,需要被重点关注。

因此,该研究的目的是:

“为新冠疫情的公共卫生决策提供证据,以减少医疗挤兑。”

有人将它理解为“躺平、放开”与“抗疫、清零”之争,过度了。

再仔细想想,这项研究,有没有意义呢?

很有意义!

国人的特点,一点小病,必须上医院,上大医院,找大专家。

有必要吗?

各大医院的儿科,一到冬春季节,往往人满为患。其实,都有必要去大医院吗?

也是一种医疗挤兑吧。

该怎么办?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