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双流机场附近,牧马山上有个黄水镇。每年一进入5月,这个小镇就备受关注。被关注的不是小镇本身,而是镇上农户们种植的牧马山二荆条辣椒。
(资料图)
成都人,无辣不欢,对辣椒的品鉴也是独到而犀利。牧马山二荆条辣椒,谈不上过分辣,但初上市的时候卖到每斤5元,且一椒难求,可能让不少人费解。据《湖南嘉禾县志》记载,清初湖南人移民入四川,随后四川便开始大面积种植辣椒,经过长期地栽培和选育,二荆条辣椒就这样诞生了。至今,它仍作为特供农产品流向各大高端消费市场。而双流的二荆条辣椒更是以其优良的品质,在2009年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7年8月18日晚上8点,来自成都市双流区黄水镇的二荆条辣椒“刷屏”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电子屏。
辣椒成“金椒”农民笑哈哈
近日,记者来到双流黄水镇桂花社区瑞牧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二荆条辣椒种植基地,数十个工人正在忙碌,采摘、过磅、装车,一派繁忙的景象。基地负责人张申杰不断提醒摘椒工人“这里还有红椒,没有采摘干净,快过来补摘。”
张申杰说,通过租用150多亩连片土地,种植牧马山二荆条辣椒,今年辣椒长势不错,是个丰收年。目前150多亩辣椒总共已采摘了9批,收入已超过10万元。每天都雇佣15个工人进行采摘,辣椒收购价平均每斤超过4元,目前还有上涨的趋势。
“辣椒供不应求,价钱也是前所未有,今年的辣椒价钱和行情真是出乎意料!”话音未落,他急匆匆跟着收椒的货车要去和收购客商交接。正在采摘红椒的村民李大姐说,今年所有种辣椒的农户发达了。“每天来采摘,每天100多元,看见老板赚钱,我们摘辣椒也很开心和带劲。”
张申杰掰着指头介绍,牧马山二荆条辣椒收购价格每斤4.5元,一亩只有三四千斤。
“我的辣椒,如果能保持5元以上,每亩收入可超过1.5万元。”张申杰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因为现在每天都有客商上门抢购他的辣椒,还有一些大型农贸市场和超市找他谈合作。
做优做强“土特产”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7月4日中午,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黄水镇白塔社区的“板坡良舍”餐馆里,客人爆满,一桌难求。
“我们以二荆条辣椒为卖点,二荆条辣椒回锅肉、干煸二荆条、二荆条炒苦瓜等都是客人必点的菜,每天100多斤二荆条辣椒,下午3点钟就被客人抢完了。”餐馆负责人说。
2007年,为发展规模化种植,同时对二荆条海椒种植过程实行规范化管理,保障二荆条海椒产品的优异品质,当地果蔬协会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二荆条海椒示范种植基地,由协会对基地内种植户统一提供种苗和技术培训,严格按照种植规程对二荆条实施种植监管,科学指导用药、用肥,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确保产品优异品质和食用安全。
近年来,黄水镇坚持“促产业规范、保地标特色、增品牌价值、助农民增收”,加快推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扶持工作。今年黄水镇有二荆条种植基地500余亩,亩产在2000斤到3000斤左右,亩产值在1万到1.5万元,二荆条加工品“牧云山飨”豆瓣价格约每斤35元,能让合作社村民户均增收2万元左右。
二荆条辣椒经“穿衣戴帽”注册商标后,走向成都及周边各个大城小镇。为了更好地打好这张二荆条辣椒这张牌,“板坡良舍”开张后,“二荆条辣椒宴”引得各地游客慕名来品尝。
牧马山二荆条辣椒出山后成为爆款,在黄水,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近些年,黄水镇制订开发计划,大做特色农产品文章。
依托牧马山生态本底,黄水镇政府培育了以二荆条海椒、牧马山脆桃、牧马山香梨、牧马山薯芋、扯旗玫瑰、文武龙虾等为产业支撑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6000余亩。
有一大批特色农产品“打底”,依托“成渝潮流新地标”空港花田,黄水镇先后建起了天府桃园、樱桃部落、印象荷花、板坡良舍、文武龙虾、牧马山壹号、瞿上田园等消费场景,形成了黄水镇特有的赏鲜花、品美食、看飞机、享运动的旅游产业链条,带动当地1600余群众就业、人均增收超2000元。
黄水镇党委书记詹倩说,“土”“特”“产”的有机结合就是“土特产”。主要特点是有价值、有特色、有规模。要做优做强“土特产”,应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转变,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应从农产品生产向运输、销售等方向转变,打通整个产业链条。
黄水镇也因发展乡村旅游有效地实现了农旅融合发展。詹倩介绍,截至今年7月,全镇迎来了逾70万人次游客,乡村生态旅游正驶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乡村旅游带来了人气、商气,村民依托旅游业搞水果种植、发展景观农业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
詹倩说,黄水镇未来要打好农旅互动这张王牌,坚定不移地推动一、三产业互动。要通过探索三产融合路径,将产业发展与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有效结合,挖掘“土特产”更高价值,促进黄水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要积极探索建设特色农产品产业园,使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装备,采用电商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拓展优质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真正做优做强“土特产”。(记者 戚原 通讯员 杨显云 宿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