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老年人在家养老,90%以上的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北京的最新养老格局正为养老市场带来更多机遇。老年助浴、适老化改造等领域都迎来业务量的增长。以老年助浴服务企业为例,相关团队已在今年实现业务量的翻倍。站在第二次婴儿潮步入老年的时间节点,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提升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认知、加强企业间的协作实现获客双赢,已成为未来的产业关注焦点。而在产业谋求变化、寻找机会的同时,官办的北京养老服务网也在今年6月上线,瞄准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网站正期待成为串联起老人和服务、企业和企业间的纽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99%老人在家养老的产业机会
在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三种养老模式中,老年人究竟更青睐哪种选择?一项由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发布的最新调研数据展示了北京养老服务格局的最新变化:“99%的老年人在家养老,90%以上的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居家养老问题已成为养老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
而从原有的“9064”“9073”养老服务格局转变为“99%的老年人在家养老”,居家养老服务领域涌现的旺盛需求正为养老产业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
“目前我们已经服务了超1000名老人。”时隔八个月,当北京商报记者再次采访可依助浴创始人李民花时,得到的是他们已实现业务量翻倍的消息。这家创办于2021年3月的老年助浴机构主要为北京地区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助浴、助洁服务,截至去年12月,总计服务了超400名老人。
据李民花透露,随着大众对老年助浴、上门助浴的关注度提升,相关媒体报道增多,团队在获客方面的沟通成本已大大降低。“目前50%-60%的客户是通过公开渠道的信息和新闻报道找到我们;另外20%-30%的客户则是通过线上平台、养老机构等入口联系我们;还有一些客户是通过‘老带新’的方式被介绍给我们。”
从今年开始,可依助浴团队愈发感受到业务量的回暖和需求的增长。
找来的客户变多了,曾一度困扰团队的亏损问题也有了缓解。对比去年12月略亏的经营状况来看,可依助浴目前已实现收支上的平衡。“团队共有10人,其中8位助浴师,现在的订单量仅能满足这个规模团队的自给自足,吸纳更多人员加入存在困难。”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可依助浴在今年的业务量增长、团队遇到的扩张痛点,仅是老年人居家养老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缩影。
在老年助浴这一细分领域之外,活跃在适老化改造领域的企业安馨康养也在近年瞄准了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提升适老化改造的服务品质和范围。2022年7月,安馨康养与合作方松下中国成立合资公司,推广智感健康生活wellness Smart Town住空间解决方案。该方案将实现新建住宅基于健康空间和健康数据的采集,再提供健康顾问和健康管理服务等。
北京安馨康养产业投资集团董事长鄂俊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安馨康养旗下的适老化改造服务主要聚焦在北京开展业务。“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承载了将近2万户家庭的居家适老化改造服务。”据鄂俊宇透露,最近两年的业务增长非常快。
认知不足瓶颈待突破
尽管当下的养老格局为居家养老领域的服务企业提供了不少产业机会,但有待提高的养老服务认知,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北京市民政局发布的《北京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北京老人对居家照护服务需求存在较大需求,但购买意愿不高。这一情况的出现主要由于老年人的期望价格与市场价格差距较大。数据显示,78.5%的老年人可接受护理费在2000元以内,但参照目前的市场价格,此额度只能满足陪同就医、助浴等不定期单次上门服务。
由此,培育积极老龄观,出台更多产业支持政策成为关键。从居家养老的细分领域来看,鄂俊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对适老化改造而言,还需要老年人家庭和子女提升认知,政府社会加强宣传的“双向奔赴”。
“比如通过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活动、各种防跌倒公益宣传等。目前,国家的顶层设计已重视到了居家适老化改造的重要性,也由此形成了各个组织协同性的共识,这对产业发展有着积极意义。”鄂俊宇说道。
从居家适老化改造外延到更多居家养老服务,从当下实践来看,为让更多老年人亲身体验和感受居家养老服务,今年6月28日,由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北京市民政局推出的北京养老服务网正式上线。该网站共汇集了北京574家备案养老机构、11.3万张养老机构床位、1469家养老服务驿站、1476家养老助餐点的详细介绍。在其中的“居家养老”功能模式中,老年人及家属还可在线上浏览并订购居家养老综合示范中心提供的居家照护、助洁、助医等13类98项居家养老服务。
“打造北京养老服务网平台,在向老年人及其家属提供服务窗口之外,我们也希望打造一个养老供需方的资源对接平台,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从供给侧解决养老服务问题。”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郭汉桥在网站上线之初曾这样表示。
合作贯通成产业共识
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养老领域,特别是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分散、差异化大的特点已成为业界共识。如何让分散业务集中化、破局规模化,是养老产业未来发展的关注焦点。
而在居家养老行业从业者看来,融合、协作已成为产业内企业间合作的关键词。在助浴领域,保险公司、体检仪厂商正与助浴企业开展合作。“我们是一个很好的进入老人家庭的入口,能够将其他一些老人需要的服务和技术等串联起来。”李民花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可依助浴与某金融保险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意在其客户群中推广上门助浴服务。
此外,像李民花这样活跃在养老“大”产业中的“小”团队也在不断融入更大的平台。据李民花透露,目前团队的办公地点在天通苑附近的养老服务驿站,这一场所由顺天通养老集团以非常优惠的条件提供。“就在街心花园里,离旁边小区都不远,方便老人遛弯的时候随时来咨询。”李民花表示,可依助浴还与北康养E家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在8月15日完成上线。
相比刚创业时的艰辛,李民花在当下已愈发感受到外界对养老产业、对老年助浴的关注。“很多人都来找我咨询过加盟的问题。但目前我们的业务范畴仅在北京,后面会考虑开放给更多企业学习经验,或者开放加盟。”李民花说道,“来找我咨询过的人在200人左右,全国各地都已关注到老年人洗澡的问题。”
不只是小企业,作为一家起步较早,目前已相对成熟的市场化适老化改造服务企业,安馨康养也在近年不断拓展自己的朋友圈。鄂俊宇表示,安馨康养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的主要方式是市场化开拓的路径,包括“物业服务+养老服务”的方式进行整合,目前北京已有多个社区通过这一方式推广了居家适老化改造,同时,国家机关部委离退休干部局、大学院校、保险公司和各类社会公益组织等都在积极参与其中。
《2022年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概况》显示,2022年,北京市60岁及以上人口共465.1万人,占总人口的21.3%;比2021年增加23.5万人,增幅5.3%。在老龄化程度日益深入的当下,叠加疫情之后行业复苏的浪潮,养老产业的下一步路颇受关注。
“和其他产业不同,疫情带来的复苏并不是推动养老产业当前发展的决定因素。”鄂俊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两年来外界对养老产业乃至康养产业的发展关注度提升,主要由于从2022年开始,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次“婴儿潮”人群开始陆续进入到退休生活。
“这部分人群对自己享受美好退休生活,开启‘第二人生’是有着美好愿景的,并且他们也有足够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鄂俊宇说道,“从我们过去的工作实践来看,生于上世纪30年代、40年代的老年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既不愿意为服务买单,也不想去麻烦子女。由此就没有形成一个由市场或客户需求驱动而形成的产业。”
在鄂俊宇看来,随着“60后”群体逐步进入老龄阶段,他们会更加积极地进入老龄生活,由此会真正大力推动老龄产业的发展。“在下一个阶段,康养服务市场的发展方向将逐步从适老照护服务转变为生活方式服务。”
专家对话: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
1. 目前北京的养老格局已转变为99%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的新形式,在这一局势下,您认为有哪些产业机会更值得关注?
陆杰华:实际上目前的99%老人在家养老应该称为社区居家养老或者居家社区养老,这是将过去的“9064”(90%选择居家养老、6%选择社区养老、4%选择机构养老)养老模式中的6%和90%放在了一起。相对来看,1%是对机构养老来说的。
在这样一个新的变化下,值得关注的产业势必和居家社区养老相关。要重点关注下面三个领域:物质、文化和精神。具体细分来看,第一应该是“食”,也就是现在在做的老年助餐,这是老年人很重要的需求。从2022年开始,我们关注到北京老年人助餐行动,民政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
第二则是“行”。包括围绕居家和社区的适老化改造。主要围绕家边、身边和周边“三边”来展开服务。第三是“医”,这也是老年人很重要的需求,现在老年人很多处于慢病和共病比较多的状态。第四是“护”,很多老年人的慢病需要进行康复照料,包括助洁、助浴都是护理很重要的部分。最后一个是“乐”,涉及到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今天的北京作为一个超大城市,老年人有其独特的特点,老年人对学习需求很大,特别是老年大学,是非常重要的产业。
要注意的是,99%的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我们的观察,99%是当下老年人的选择需求,但如果未来的发展再经过10年或者是20年,这个格局可能会发生变化。目前的老年人,特别是一些高龄老人,大部分都是有子女且多子女的,他可以居家在社区。但是未来生育独生子女的老年人进入高龄或者进入生活不能自理阶段,可能就会考虑机构养老。所以99%的比例应该客观和动态地看待它的变化。
2. 您认为学界该如何与养老产业联动,推动老年人需求得到满足?
陆杰华:养老服务发展到现阶段,确实存在“产学研政”没有形成的问题。产业基本上按照企业自己的侧重,但对市场的细分又不是特别敏感。学界基本是学理性的,养老服务实际还是一个应用性比较强、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但在实际应用上还可以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我认为,下一步如何推动“产学研政”的发展,很重要的举措就是形成“产学研政体”这样的联盟。通过这种方式把这些业态组合起来。四方都能通过平台来进行多方沟通交流联系,更好推动养老服务的发展。包括学界对政策有更好的解读,如何结合实际,让政府、学界、社会组织各自发挥作用,企业能够更精准地了解老年人需求。
“产学研政”联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更重要的是怎么样能够把这个平台构建起来,能够长期动态及时跟踪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 赵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