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黔边界“三月三”侗苗歌会
(资料图)
“法治进乡村‘典’亮湘黔边界”主题法治宣传屋场会现场
湖南普法网讯夜幕低垂,凉风送爽。近日,在湘黔边界的会同县广坪镇羊角坪村瑶场坪团寨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场以“法治进乡村‘典’亮湘黔边界”为主题的法治宣传屋场会正在进行中。
忽闻长廊深处响起了一阵嘹亮的歌声,笔者循声踱去,只见身着民族服饰的普法志愿者们,正一应一和地用山歌唱腔唱着《民法典》的内容,周围的群众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曲调是熟悉的湘黔边界侗苗山歌调子,歌词却变成了民法典与普法宣传。“很有意思嘞!”刚干完农活回来的李海波没急着回家吃饭,把农具放在一旁,便靠在一旁纳凉听歌,“瑶场坪的贵州大姐还能和志愿者对歌,就对着册子内容唱,一句一句的都是不重样的法律内容,又好听又实用。”
而“普法大富翁”游戏将活动氛围推到最高潮。“未出生的孩子有继承权......”在大人们的帮助下,6岁的印梦婷连续答对了10道题,题目均来自民法典。“爷爷,我通关啦!”印梦婷从工作人员手里领取了一个精致的笔记本和一大瓶洗衣液,高兴地连连炫耀。
山歌“唱”法,游戏“说”法,丰盛的“法治夜宵”端上了湘黔边界的屋场会。这是广坪镇创新普法形式、丰富普法载体的一个缩影。
广坪镇位于湘黔两省边际,与贵州省天柱县远口镇、地湖乡毗邻,少数民族人口众多。近年来,广坪镇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依法治理相结合,在长期的普法实践中不断探索普法新路子,激活了边际地区普法末梢。
土地相连,山林相间,两省村民混居,法律知识的匮乏导致矛盾纠纷层出不穷。针对这一实际,广坪镇创新提出“四用”普法机制,即用民族志愿者宣讲法治、用民族故事传播法治、用民族节庆展示法治、用民族艺术体现法治,以普法学法促边界平安。
“这是一个‘量变’促质变,‘输血’换‘造血’的过程。”羊角坪村党支部书记杜俊杰介绍道,“随着持续深入推进‘四用’普法机制,我们村的普法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庞大,懂法的村民也愈来愈多。”
锚定平安边界创建的目标,以推进两省边际法治阵地建设为抓手,广坪镇结合“三月三”侗苗歌会等两地共庆的传统节庆活动,持续对湘黔边界群众开展法律宣传和法律咨询服务,让普法宣传更“接地气”,服务群众更“聚人气”,形成了从“一家独唱”到“全员齐唱”的普法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