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入驻企业2.5万家、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实现进出口2993亿元、税收收入579亿元,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面积,贡献了全省约26%的进出口额、10%的实际利用外资、4%的新设企业、7%的税收收入……
两年来,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坚持“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建机制、抓重点、抓关键,全面完成两周年目标任务,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加快彰显。
“安徽自贸试验区突出‘贸易+投资’,坚持以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为重点,探索构建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体系,压力测试成果不断涌现,带动开放型经济发展质效提升。”安徽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方旭在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两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说。
据方旭介绍,两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跨境贸易更加便捷高效。在通关新模式方面,创新开展了综合保税区“无感通关”“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试点,跨境贸易通关时间大幅压缩,建成运行中国(安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全面实现“一个平台、一次提交、一键办结”,主要功能覆盖率100%。
在外贸新业态方面,实施“跨境电商+中欧班列”“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试点,易货贸易首单在合肥、芜湖两个片区成功完成试点,合肥片区、芜湖片区跨境电商规模分别增长6倍、2.2倍,蚌埠片区市场采购贸易额累计达4.6亿美元。
在出口新通道方面,中欧班列已开通105条国际线路,覆盖了18个国家、83个站点,今年前8个月累计开行556列;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加快建设,新增合肥至伦敦、洛杉矶、大阪、仁川4条国际货运航线;芜湖港打造智慧港口、建成内河首座岸基式LNG加注站。方旭透露,今年1至8月,安徽自贸试验区进出口额1228.2亿元,同比增长34.1%,高于全省18.9个百分点,跻身全国自贸试验区前十。
“外资‘引进来’保障更加有力,皖企‘走出去’步伐更加稳健,安徽双向投资提质增效。”方旭表示,安徽自贸试验区探索更加开放透明的外资全流程服务机制,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制造业条目实现清零;加强重大外资项目协调服务,国际医疗、教育等生活配套水平持续提升;蔚来总部、大众研发中心以及数字化销售中心等一批总部型、功能性机构落户;大陆马牌等重点企业相继增资扩股,带动全省制造业利用外资大幅增长。
此外,安徽自贸试验区探索更加高效便捷的境外投资服务模式,积极推进“两国双园”建设,海螺水泥在“一带一路”沿线10个国家设立了41个项目、11个实体工厂,中铁四局参与承建的雅万高铁、阳光电源海外新能源电站、江汽集团哈萨克斯坦汽车工业园等项目稳步推进。(李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