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获悉,中信证券发布研报表示,对2023年下半年的板块机会排序为:工程服务、消费建材、玻纤、玻璃、水泥。行业需求在去年同比大幅下滑基础上,预计今年国内需求仍然偏弱,大规模新建需求释放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海外需求的加速恢复是为数不多的亮点。但在需求偏弱背景下,供给端边际改善、竞争格局优化、分区域分领域出现的结构性机会等亮点不容忽视。维持基础材料和工程服务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中信证券的主要观点如下:
工程服务板块:内外需求共振,看好三条主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初以来,基建投资在经济增长中仍扮演重要角色,且不同于去年,实物工作量正加快形成,相关企业有望更加受益。展望全年,行业有望迎来内外共振:1)国内经济仍依赖基建发力,我们仍维持全年基建投资同比10%左右增长的判断;2)海外需求已开启修复,我们预计东南亚、中东等地区需求或加快释放,结合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政策层面支持以及企业走出去意愿均有望强于过去,建筑企业海外订单料进一步提速。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看好三条主线:1)央国企“中特估”方面,我们认为当前央国企估值距离1倍PB仍有较大空间,国资委考核体系转变有望助力其实现价值重估;2)“一带一路”方面,复盘过往行情,政策催化有望带来板块整体性行情;3)中长期而言,推荐从工程转型制造的强α标的。
消费建材板块:两个亮点,低估值机会。
1)县城空间大有可为:低线城市和区县市场的市场容量大,且正迎来城镇化建设加速和消费能力提升的发展机遇。过去消费建材龙头可通过与头部地产客户的集采合作保障业绩增长及份额提升,但随着地产集中度下降、本地化房企和建筑类客户份额提升,需求变得更为分散,消费建材龙头的份额提升驱动力也转向布局渠道下沉,且在下沉市场其产品和服务、品牌、渠道、资金等优势会体现的更为明显。
2)重装修时代来临:新建房屋高峰期已经过去,我们预计未来将逐步进入二手房交易主导的市场。从美国经验看,二手房翻新能长期较好支撑建材需求,2018年美国建筑涂料需求量超过前期2004年峰值。后地产时代的需求结构也有望优化升级,源自消费者对居住品质的需求提升、政策端对质量和环保的规范。
3)低估值机会:消费建材公司的β行情来自地产政策的变化或销售数据的转好,短期看预计市场对这两方面均很悲观,较难有趋势性行情,但不排除下半年存在政策催化机会的可能性。即使不考虑β机会,具备强α的公司估值也已在历史低位,且市占率提升及多品类扩张,海外业务具备潜力的基本面向好趋势明确,我们认为迎来好的配置机遇。
玻纤板块:周期底部,静待回暖。
1)供给端:盈利底部下,行业扩产意愿较弱,我们预计全年有效新增产能在40万吨左右,处在近年来较低水平,且行业较低的盈利水平和环保政策持续趋严也在加速落后产能的出清。
2)需求端:基建需求保持较快增长;风电需求增长具有高确定性,源自2022年创记录的风电招标规模为2023年的装机需求提供支撑,1-4月风电新增装机同比增长48%;光伏领域有望成为需求新增长点。
3)基本面估值双底部,中长期布局正当时:我们判断玻纤行业去库趋势已经确立,行业处于盈利底部,未来随着价格抬升有望带来上市公司利润和ROE增长,长期看玻纤生产由于能耗指标的限制以及高端化趋势,进入壁垒会更高,我们预计上市公司ROE中枢仍然具备提升空间。而目前行业上市公司PB处于历史低点,具备低PB、高ROE的典型特征。
玻璃板块:供给收缩,成本下行。
1)预计短期高强度去库告一段落,但供需向好趋势不改:今年以来库存去化速度超预期,4月末行业库存已接近历史同期正常水平,但前期的高强度去库也导致5月以来库存水平出现反复,主要源自中下游贸易商和深加工企业消化前期积累的一定库存。我们判断后续在需求端竣工增长高确定性及供给冷修产能复产有限、在产产能处在低位的情况下,供需结构持续保持优化的趋势不改,为旺季价格储备向上弹性。
2)成本端压力有望缓解,看好旺季盈利弹性:纯碱在玻璃的生产成本中占比最高,一般在35%左右(据长利新材招股说明书)。我们预计纯碱行业产能全年增长670万吨,供给增加会对纯碱价格有一定冲击,纯碱期货价格已有明显反映。我们预计下半年玻璃成本端的压力有望缓解,看好旺季来临时的浮法玻璃利润弹性。
水泥板块:煤炭成本下行,下半年利润同比具备弹性。
2022 Q3/4水泥企业利润普遍降至近年底部,天山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1/-2.7亿元,意味着行业内大量企业处于亏损状态。随着需求企稳和煤炭成本下降,今年水泥企业利润同比有望逐季改善,预计下半年在低基数下业绩增速具备弹性,全年将同比提升。但我们认为中期行业需求难大幅上行,破局机会仍来自供给侧;机遇一方面来自于新业务扩张,如骨料、混凝土产能增量及部分企业的新能源布局,一方面来自于行业盈利偏弱背景下的整合及双碳背景下的产能减少。
风险因素:
地产和基建相关建设和消费需求不及预期;行业需求结构升级不及预期;高杠杆公司的信用风险和成长边界受限风险;原燃料成本大幅上涨风险;出海公司海外业务进展不畅;龙头公司多元化发展不畅。